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重力一号火箭被发射到海洋中。瑞肯一号耀霸火箭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指定轨道。朱雀三号已完成静态点火试验……近期商业火箭发射频率加快。与此同时,政治支持和资本支持不断加大,民用航天企业IPO进程明显加快。过去10天,银河动力和天兵航天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的定向和备案。近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利用G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成功将吉林一号广02B07卫星和蜀天宇星01-02试验卫星送入指定轨道。 “引力”系列火箭报道dly是东方航天自主研发的面向商业航天市场的系列大中型火箭。它们共同致力于满足不同类型卫星大规模网络发射和网络恢复日益增长的需求。 “重力一号和耀二号火箭的试飞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该型火箭正式投入商业使用。”东方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浩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在大容量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信息装备等核心领域加快创新发展。当前,民用航天产业正在进入高密度发射时代,民间企业动作频频。 10月19日,利剑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成功送上太空。将卫星送入指定轨道。 10月18日至20日,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号运载火箭在东风商用航天创新试验区进行首飞任务加油训练和静力点火试验。第一级顺利完成,为今年第一级正式在轨发射和回收奠定了基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研究所(商业航天研究中心)所长杨克伟告诉经济报道记者,卫星研制公司和商业火箭在提高终端消费和建设星座网络的需求驱动下正在进入该行业。随着商业火箭发射频率的加快,许多商业航天公司正在加快发射进程。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北京银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完成IPO咨询申报,咨询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完成IPO辅导及申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科航天、蓝箭航天、微纳星、一新航天等多家企业已完成IPO辅导及申请。商业航天融资市场也活跃,公司估值不断上升。杨科伟告诉记者,火箭和卫星制造是两个主要的融资来源。尤其是近两年,A轮和B轮融资占民营航天企业融资轮次的比例超过50%,表明该公司已从种子阶段迈入成长期。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开始成为重要的投资来源,为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提供更加耐心的资金支持。这背后,持续的非开放政策努力,特别是资本市场多项支持科技企业政策的落实,取得了成效。其中,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委建立科技创新成长层提高制度综合性和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先进技术领域的企业适用第五套科技创新上市标准” 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加入董事会,加强对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支持。 “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准入,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商务举措》,公布了“组织商业卫星物联网试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为空中、海洋、偏远地区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等具体措施。 “研究建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对民营运营商的开放。”地方层面,近日公布的《山东省加快民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项措施》提出,到2027年,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将在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用航天企业。据军工研究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民用研究院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40余项政策规划,支持商业航天技术、产业化、绿色建设、场景化发展等重大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网络通信、高端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杨克伟表示,通过政治引导、金融支持和市场推动,我国民用航天产业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方面有望进一步发展。我国民用航空航天产业规模预计增至2.8到2025年,日本民用航天发展仍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提高民用火箭、卫星、终端等产能、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竞争力。科学谋划“十五五”期间民用航天发展主要思路,在产业技术创新、要素协同、场景应用、空间优化、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中央地方合作和精准政策落实。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